「陈禹」探索经济学的新架构

???

张翼成教授、吕琳媛教授和周涛教授的《重塑》一书,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学架构,给我们很多启发,令人耳目一新。

?

首先,该书思路新颖,独辟蹊径。针对主流经济学的关键缺陷之一——对信息的作用的忽视。作者提出了信息能力的新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经济主体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上。这是很有创意的。正如作者指出的,传统经济学的信息完全假设,是它们脱离社会实际的一个重要原因。市场主体,包括个人和企业,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有很大差别的,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点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

?

诚然,从上世纪后半叶开始,已经有不少经济学家指出了完全信息假设的不合实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剖析。然而多数是以事实或推理论证,指出传统的理论体系的漏洞和不足,进行补充或修正。这本书的思路则不同,它并不是对于原有的理论体系进行批评或修正,而是另开一条思路:从经济活动主体的“信息能力”这个新的视角入手,对于三种市场(消费市场、金融市场、信息市场)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对于财富的创造和分配进行了新颖的思考。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具有创新性的。

?

其次,这本书突破了静止的、追求均衡的传统思路,把分析的重点放在演化或进化的过程和机制上。这也是很值得关注的。在经济学界,不少学者都在探讨这个问题,所用的方法也不相同,即使都是用统计物理学的方法,也有多种不同的切入点。本书的切入点吸取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的思路,从经济活动的主体的信息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的角度,考察发展与演化的路径。这样一种理念的现实背景是非常清楚的:这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最重要的变革之一——信息处理能力的极大提高,讲的通俗一点,这就是近来大行其道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实质内容。显然,这样的研究工作是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电子商务的沃土之中的,所以它成长在杭州也就是毫不奇怪的了。

?

还有一点也是很值得关注的,这就是关于资源和财富的理解。从亚当﹒斯密开始提出财富从何而来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以来,人们已经进行了无数讨论。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有两点需要突破。首先,什么是财富?什么是资源?简单地把金钱、物质、土地当作财富和资源,显然已经不符合实际。我们需要有新的财富观和资源观。在这点上,本书给了我们新的启示——我们需要拓宽视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能力的增加,都大大增加了人类的财富和资源。正像亚当﹒斯密所指出的,由于分工合作,现代社会中的穷人,也可以享受到古代帝王所得不到的物质资源和精神享受。今天的信息社会更是如此,无论是世界上另一个大州的奇珍异果,还是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音乐会,我们这样的普通人都有缘体验。这是哪里来的呢?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本书给出了一个可能的回答:信息能力的增长。其次,创造财富的各种要素是如何发生作用的?简单地说,是一加一等于二,还是一加一大于二。传统的思路是一加一等于二,从《国富论》中的劳动、资本、地租的三分法,到计量经济学的线性方程,处处都是一加一等于二,而且由此引出了一系列的计量方法和分配方法,直到GDP和金融衍生品。这正是当今经济体系,以致社会体系的痼疾和根本弊病之所在!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信息能力这个突破口,指出了新的价值和财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具体说明了一加一大于二是如何实现的。这一突破的意义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

毫无疑问,经济理论的重塑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是一件需要几代人持续努力的宏大事业,不可能指望在短期内完成。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需要从现在起,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地探索和攀登。张翼成教授及其团队的贡献正是这个征途中的可贵一步。

?

从个人的研究体会来看,我认为,沿着信息能力的理念进一步探索,至少还有两个方向值得继续深入。

?

首先是关于经济系统的“准可分解的层次结构”的理解和认识。经济系统是个复杂系统。这点谁也不会否认。然而,一谈到具体的理念,简单化的、绝对化的思维定式就会无处不在地表现出来。最常见的就是“一般均衡”和“供需曲线”。著名学者赫伯特?西蒙教授的“准可分解的层次结构”(Quasi-Decomposible Hierarchy)是突破这种思维定式的一个有效入口。他的这一思想可以简单地表述为:许多复杂系统都具有准可分解的层次结构;这种结构是分层次的;层次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别;层次之间是有联系的,但是上层的现象和规律不可能完全规约为下层的现象和规律;每个层次具有不同的规律,等等。关于这一思想的细节,可以参看他的《人工科学》([1])一书。就这里谈到的议题,我认为可以进一步思考以下这些问题:信息能力的主体指的是哪个层次上的?是个人,还是企业,还是地区,还是国家?也许每个层次上都存在着信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问题?这些层次上的信息能力的概念和规律是一样的吗?共性是什么,各自的特性是什么?相互关系是什么?再进一步,所谓的“个人助理”在各个层次上又是如何形成和发挥作用的?我认为这样的思考将会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信息时代的经济规律,并为实际的政策研究和企业管理工作提出有益的建议。

?

其次是关于基于标识(tag)的信号机制和分工链的研究。这一思想是美国著名学者约翰?霍兰教授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omplex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理论)中提出的。其主要理念是:很大一类复杂系统的复杂性是其个体的适应性行为造成的,这种系统称为复杂适应系统;这种复杂系统中的个体在与环境的反复交流中(包括信息与物质的交流),不断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结构与功能,与此同时整个系统也在不断地演变;这种适应过程称为受限生成过程(Constrained Generating Procedure?简称CGP),其结果之一就是个体的分工与专业化;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标识(tag)机制为联系方式的分工链,形成了称为“缸”(urn)的局域(niche);这些局域与环境之间由“半透明的膜”隔开,只允许信息和物质单方向地传递;这样形成的局域就成为新的层次中的个体,它具有新的更强的功能、更高的效率、新的行为、新的规律;与此同时,整个系统也就进入了新的、更加复杂、更加高级的发展阶段和运行状态,等等。这里所讲的复杂系统中的规律,难道不觉得眼熟吗?回想科斯关于企业出现的必然性的论证,不正是这种状况的极佳案例吗?而信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正是我们眼前的书中所说的信息能力吗?我坚信,了解和领会霍兰教授在归纳了众多学科的普遍现象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理念,对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经济系统的复杂性,特别是理解信息和信息处理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进而从根本上改造经济学,将是有益的。在后面的文献中,列出了霍兰教授的四部著作([2]-[5]),以供参考。其中前两部已有中文译本,后两部还没有见到中文译本。但是上述思想的最新发展,更具体的是在后两部中,特别是第四部《Signals and Boundaries》,值得认真读一读。

?

总之,张翼成教授和他的团队所呈献的《重塑》一书,在探索新的经济理论体系的进程中,为同行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可喜可贺!在祝贺之余,期望早日见到张教授和他的团队新的、更多更优秀的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1] ?司马贺(Herbert Simon)著,武夷山译,《人工科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10月,??上海。

[2] ?约翰?霍兰?著,周晓牧、韩晖??译,《隐秩序》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8月,上海。

[3] ?约翰?霍兰?著,陈禹????译,《涌现》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月,上海。

[4] ?John H. Holland,《Signals andBoundaries》,MIT Press? 2012? New York.

[5] ?John H. Holland,《Complexity》,OxfordUniversity Press? 2014? Oxford.

?